首個國內民用無人機探測反制系統團體標準發布
10月28日,中國首個集團標準《低、慢速小型無人機檢測與對抗系統通用要求》在深圳正式發布。首次系統闡述了低空安全領域的各種無人機探測與對抗技術標準和規范,為國家技術法規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基礎。
近年來,以無人機為代表的新業務形式蓬勃發展,尤其是民用無人機的市場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從傳統娛樂和航空攝影到更廣泛的行業,如城市管理、農業植物保護、電力巡查、災難救援和智能物流。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無人機被廣泛使用,它們還帶來了妨礙航空秩序和擾亂社會安全的潛在安全隱患,包括遠程偷窺和秘密竊取、恐怖襲擊等惡性事件。然而,由于民用無人機具有“低、慢、小”的特點,在復雜的城市電磁環境和建筑密集的場景之下,傳統的飛行安全監控手段難以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無人機飛行活動的管理,對未經合法聲明的“黑飛”無人機進行有效處置。
據了解,集團標準集成了時差無線電檢測定位子系統、便攜式無人機檢測子系統、雷達探測子系統、無線電測向探測子系統、光電跟蹤子系統,從系統組成、安全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多個維度定義具體要求,充分發揮各類探測對抗技術的優勢,綜合運用多種監測手段和融合處理技術,提高反無人機市場的標準化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黑飛”低速小型無人機的行為。
低速小型無人機的探測和反應系統由九個子系統或兩個超過設備的組合組成。其中,時差定位是一種利用無線電信號到達時差進行定位的方法。該技術使用分布式射頻傳感器進行系統聯網,可以形成無人機無線電信號的被動攔截、識別、定位和跟蹤系統。時差無線電探測、定位和控制系統可實現無人機飛行“計劃、發現、識別、定位、跟蹤和處置”的六位一體閉環管理,并能為低空空域的精細利用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技術監督基礎設施。
TDOA系統能實現無人機目標位置的精確定位、飛行軌跡的連續跟蹤,甚至多個無人機目標的同時定位和跟蹤,包括探測、跟蹤、跟蹤、定位、定位、定位、跟蹤等,識別、定位和跟蹤過往飛機。系統具有黑白列表功能,可有效區分合作和非合作無人機,支持城市級大規模網格部署。
據報道,《通用要求》由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牽頭,由國內低速小型無人機檢測與反應設備主流企業技術專家共同編制。
《通用要求》有利于指導和推動行業企業的標準化、標準化,推動低空安全產業與時俱進,推動無人機安全管理技術的不斷創新,為進一步推進無人機等低空產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監管技術基礎。專家組同時還審議了無人機編隊飛行性能安全規范。同期,由德國無人機市場研究與分析機構無人機行業洞察公司編制、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聯合編制的《2021年無人機行業晴雨表》正式發布。
南京千里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外知名的工業級無人機和無人機反制系統創新發展高科技企業。千里眼航空經營的巡檢無人機、航測無人機、環保無人機、植保無人機、警用無人機、無人機偵測、攔截設備及系統、無人機機載設備等產品廣泛用于城市管理、國土監測、應急救援、交通監管、地理信息、社會安防、能源巡檢、環境檢測等領域。